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路遥(照看命运但不强求、接受命运但不卑怯)
#文史那些年# 初知路遥是于高中时期,那时年少 即无知 迷茫' 茫然无措' 想必也是和大多数同龄一样的 那时天天平平无奇 课上也无所事事
次时见这样一句话,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陆游
顿时感觉心灵涌出一阵空虚 便回想人生十几 从未有过对自我未来之路的规划
虽如此但也是不知所措,便开始在那个通往罗马的路口打转 不知前路方向 不知天空的色彩 不知未来的视角 便有开始从书籍中寻找,那时只是孜孜不倦的翻看着一些国学经典接触 路遥的书也是后话
初接触的是《人生》也是抱着对自我人生的不知方向开始的阅读
农历六月初十,一个阴云密布的傍晚,盛夏热闹纷繁的大地突然沉寂下来;连一些最爱叫唤的虫子也都悄没声响了,似乎处在一种急躁不安的等待中。地上没一丝风尘,河里的青蛙纷纷跳上岸,没命地向两岸的庄稼地和公路上蹦窜着。天闷热提像一口大蒸笼,黑沉沉的乌云正从西边的老牛山那边铺过来。地平线上,已经有一些零碎而短促的闪电,但还没有打雷。只听见那低沉的、连续不断的嗡嗡声从远方的天空传来,带给人一种恐怖的信息——一场大雷雨就要来了 上则是人生的开篇话语
《人生》以主人翁高加林的人生为主线,将他的人生与爱情的择决,向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令人发思的故事。没考上大学的高加林回到村里当了民办教师,后不幸被村支书儿子“走后门”顶替,便回到自己不喜土地。在他失意的时候,善良淳朴的农村姑娘巧珍走进了他的生活,他们展开一场“过家家”似的恋情。
但人生总是悲与喜 机会重新降临到他的头上,因其叔叔的下属马占胜为希望通过高加林讨好其叔叔的原因 通过“走后门”为他谋得了通讯干事一职,他又回到了城市。在工作中春风得意的同时,加林和高中同学黄亚萍摩擦出新的恋情 此时的与加林热恋的亚萍也与男友克南分了手 而一边巧珍则明白自我的,无奈的选择离开高加林。而正当高加林春风得意时,亚萍男友张克南的母亲不满高加林与亚萍的事便检举了其“走后门”的事,最后他不得不离开亚萍又重新回到土地
这一切都一切都背后 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初看《人生》不解其中的某些东西 也只抱着平常心态看完
其中的主人翁高加林 路遥通过对其的描写
描述了那个时代青年走向社会道路的种种问题 向我们解析了人生
书中的高加林的人生 回到土地 离开 最后的再回到土地,仿佛一切都好刻画好的 但其中的发生事正是我们人生中都有面临的抉择。
高加林是作者着力塑造的复杂的人物。他身上既体现了现代青年那种不断向命运挑战,自信坚毅的品质,又同时具有辛勤、朴实的传统美德。他热爱生活,心性极高,有着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关心国际问题,爱好打篮球,并融入时代的潮流。他不像他的父亲那样忍气吞声、安守本分,而是有更高的精神追求,但是他的现实与他心中的理想总是相差极远,正是这样反差构成了他的复杂的性格特征。
在他的性格中,既有自尊、自信、自强、富有理想的一面,又有自卑、自负、自私的一面;既有乐观、倔强、勇于追求的一面,又有悲观、懦弱、虚荣的一面;既有反抗的一面,又有妥协的一面。黑格尔说:“人的特点就在于他不仅担负多方面的矛盾,而且还忍受多方面的矛盾,在这种矛盾里仍然保持自己的本色,忠实于自己。”高加林的性格就是这种复杂的矛盾和矛盾的诸方面组成的统一体,是独特的“这一个”。
书中他冒雨连夜赶到马河公社抗洪救灾第一线报道救灾情况,体现了英雄主义精神,可是这种精神又笼罩了一层无形的虚荣和狂热。他与黄亚萍的相爱,带有发展自己的目的
高加林既是“不正之风”的受害者,又是“不正之风”的承担者、得益者。然而,由于主客观因素的作用,高加林在人生道路上几经沉浮,最后终于“败”下阵来,酿成了他的人生悲剧。
生活啊,生活!有时候它把现实变成了梦想,有时候它又把梦想变成了现实----路遥
《人生》正应证了这一句话,有时突如其来的一帆风顺 也许是暴风雨来临之际的前夕
人的一生往往会被自我的舒适打败 使自己不能自拔堕入深渊,往往只有苦尽甘来 最后便是甜
作者路遥出身农村,他的写作素材基本来自农村生活,他始终认定自己“是一个农民血统的儿子”,是“既带着‘农村味’又带着‘城市味’的人”,坚信“人生的最大的幸福也许在于创作的过程,而不在于那个结果”。所以他认为“只有在无比沉重的劳动中,人才活得更为充实”。他始终以深深纠缠的故乡情结和生命的沉重感去感受生活,以陕北大地作为一个沉伏在他心里的永恒的诗意象征,每当他的创作进入低谷时,他都是一个人独自去陕北故乡的“毛乌素沙漠”,他在那里审视自己,观照社会
1980年发表《惊心动魄的一幕》,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发表中篇小说《人生》描写一个农村知识青年的人生追求和曲折经历获全国第二届优秀中篇小说奖
1982年在困难的日子里获《当代》文学中长篇小说奖,同年加入了中国作家协会
⁸
1988年完成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这是一部全景式地表现当代城乡社会生活的长篇小说全书共三册。作者在近十年间的广阔背景上,通过复杂的矛盾纠葛,刻画了社会各阶层众多普通人的形象。劳动与爱情,挫折与追求,痛苦与欢乐,日常生活与巨大社会冲突,纷繁地交织在一起,深刻地展示了普通人在大时代历史进程中所走过的艰难曲折的道路。 这部小说以其恢宏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路遥因此荣获茅盾文学奖
贾平凹曾这样说过路遥:“他是一个优秀的作家,他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他是一个气势磅礴的人。但他是夸父,倒在干渴的路上。他的文学就像火一样燃出炙人的焰 。
著名企业家马云说:“对我影响最大的人是路遥。是路遥的作品改变了我,让我意识到不放弃总有机会,否则我现在还在蹬三轮车呢。”
路遥回忆中这样说过
我既然拼命完成此生的一桩宿愿 起先应该投身于艰苦之中。实行如此繁难的使命不能对自己有丝毫的怜悯之心,要排斥舒适,要斩断温柔,只有在暴风雨中才能豪迈的飞翔。只有用滴血的手指才能弹出绝唱。正是秋风萧瑟的时候。我带上两大箱资料和书籍。带上最主要的“干粮”,十几条香烟和两罐雀巢咖啡。告别了西安直接走到我的工作地,陈家山煤矿。
《平凡的世界》
路遥------只有初恋般的热情和宗教般的意志,人才有可能成就某种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