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烟惩罚(戒烟惩罚:治理烟草,从“罚”说起)
控烟问题早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关注的一个问题,各个国家也针对烟草行业而出台了不少的法规。但是治理效果依然不尽如人意,除了控制烟草行业之外,对吸烟人的惩罚措施也是一个让人们关注的重点,本文将从惩罚角度探讨治理烟草问题的策略和实践。
我国的控烟行动起步较晚,在新世纪初,我国烟草行业开始被国家纳入了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但这种观念逐渐淡化,国家也加大了力度去治理控烟。我国的控烟法规从2006年开始制定,至今已经有14年的时间,也在不断的完善和修订。
历史上,对吸烟的惩罚并不鲜见,我国自明代开始,对吸烟的行为就有了明令禁止,称作“烟瘾令”,但由于一些原因,这一禁令并未能持续下去。直到近年来,我国才针对吸烟人士出台了相关的惩罚制度。实际上,针对吸烟的罚款和处罚也不是一项易于执行的任务。对于国家来说,最大的问题在于如何制定一套适用于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的有效方案。
现代社会中,烟草行业的法律法规包括反吸烟宣传、禁烟、干脆禁止一切与烟草有关的广告宣传等,这些目标也在尽力减少吸烟人士。但这些控烟措施的执行效果一直不尽如人意,因为罚款、罚点等在执行过程中并不总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效果。
事实上,只有实现切实可行的制裁措施,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增加吸烟人员的被罚资格和限制,从而避免他们再次吸烟。比如,向吸烟人员收取额外的保险费、提高生活费用、取消一些特权等,这样才能真正让吸烟者切身地感受到吸烟的成本和禁忌。吸烟有害健康,每个人都应该以此为标准行事,政府也应该加强相应的措施,促进吸烟人员改变吸烟习惯,从而挽救他们的健康。
减少烟草固然不能完全仰仗吸烟者的个人自觉,更需要全社会和国家方面的共同参与和力推。当然,惩罚不是唯一可以制裁吸烟行为的措施,大量的公众宣传和科普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比如加大对烟草行业损害的宣传力度,同时也可以营造一个具有健康生活理念的社会环境,增加公众自我保护意识,形成有利于健康生活的社会文化。本文所述的是围绕戒烟惩罚话题,只是控烟问题中所包含的一个层面。
总而言之,针对烟草行业治理,惩罚是不可缺少的一项效力,但惩罚不是万能的,缺乏适度的愧疚文化也是制约刚性惩罚的一个瓶颈,需要国家和各个层面加强总结和尝试,从综合治理、正义引导、文化改善等方面促进国民健康和营造一个对吸烟行为无用的社会氛围,更大力度地去改变吸烟行为,使其更适应人们日益注重健康的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