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炮制的檀香(形状炮制的檀香有哪些)
【形状与炮制 】
形状
宋赵汝适《诸蕃志•志物》“檀香”条载:“其树如中国之荔枝,其叶亦然。土人砍而阴干,气清劲而易泄,热之能夺众香。”[21],描述了檀香的植物形状,并指出檀香在发香上的“清劲”和“能夺众香”,即气味的扩张性。
一般以皮色差别分辨檀香,如白檀、紫檀、黄檀……《本草拾遺》云:“檀香其種有三,曰白、曰紫、曰黄。”[22]
叶廷硅《香谱》也指出:“皮实而色黄者为黄檀,皮洁而色白者为白檀,皮腐而色紫者为紫檀。其木并坚重清香,而白檀尤良。宜以纸封收,则不泄气。”[23]这里的“白檀尤良”与佛经中看中白檀的取向是一致的。
而《诸番志・志物》“檀香”则从气味饱满程度分辨檀香的品级:“树之老者,其皮薄,其香满,此上品也。次则有七八分香者,其下者谓之点星香,为雨滴漏者谓之破漏香,其根谓之香头。”[24]
炮制
宋陈敬《陈氏香谱•修制诸香》“檀香制”条记载了炮制方法:“须拣真者剑如米粒许,熳火炒,令烟出紫色,断腥气,即止,每紫檀一斤,薄作片子,好酒二升,以慢火煮干;略炒檀香,劳作小片,腊茶清浸一宿,焙干以蜜酒同捽,令匀。再浸一宿,慢火炎干;檀香细剉,水一升,白蜜半升,同于锅内煎五七十沸,焙干;檀香斫作薄片子,入蜜拌之净器,炉如干,旋入蜜,不住手搅动,勿令炒焦,以黑褐色为度。”[25]
炮制檀香以低温蒸馏,或以蜜制,也是传统制香中的主流。 檀香用于合香极其频繁,仅宋陈敬《陈氏香谱》所录复合香方中,有180个香方中均有檀香。用于隔火熏、线香、篆香、配香者均有。除此以外,传统医学认为檀香具有除霍乱、治腹痛、杀毒虫、祛肿痛、理胃气的功效,因此檀香也频繁入药。
宋人唐慎微《证类本草・木部上品》“檀香”条引日华子曰:“檀香,无毒,治痛、霍乱、肾气、腹痛,浓煎服水,磨傅外,肾并腰肾痛处。”[26];金张元素《医学启源》卷下则说:“檀香,阳,主心腹霍乱中恶,引胃气上升,进食。”[27]
除加入复方以外,檀香可单独煮水,做成“檀香饮”或“檀香汤”。隋杜宝《大业拾遗录》:“薄禅师甚妙医术,作五香,第一沉香饮,次丁香饮,次檀香饮,次泽兰饮,次甘松饮,皆别有法。以香为法,以香为主,更加别药,有味而止渴,兼于补益。”[28],自隋唐以后,檀香饮因其止渴补益的功能,广泛出现在养生领域,也多有药典或笔记记载。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元代佚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明代高濂《遵生八笺》,都有关于“檀香饮”、“檀香汤”的记录。
宋陈敬《陈氏香谱•香茶》“经进龙麝香茶”条云:“白豆蔻一两(去皮),白檀(末)七钱,百药(煎)五钱,寒水石五分(薄荷汁制),麝香四钱,沉香三钱(梨汁制),片脑二钱半,甘草末三钱,上等高茶一斤。”[29],可见宋后檀香也是制作香茶的成分。
元佚名《居家必用事类全集·巳集·曲酒类》的“白酒曲方”则记载了檀香入酒:“当归、砂木香、藿香、苓苓香、川椒、白术已上各一两,官桂三两,檀香、吴茱萸、甘草各一两,杏仁一两别研为泥。”
综上,中古时期,中国已广泛使用檀香,并对檀香的产区、性状、功效有了体系化的认知。檀香虽不产中国,却遍布中国,覆盖了衣食住行各个领域。可熏衣、可悦神、可入茶、入酒,入药,也可单独成为饮料、其木料则用于制作家具、构筑房屋,用途多样。
以“沉、檀、龙、麝”为骨架的高级香料体系,长期以来成为中国传统香事的核心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