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宝:华西村带路致富(华西村靠什么致富的)
现在的华西,是家喻户晓的“天下第一村”,然而,你可曾想到,它曾经却是“有女不嫁华西去,宁愿扔在河浜里”远近闻名的穷村。
草房破烂,垛墙歪倒,泥路曲拐,下雨就一片汪洋。全村仅800亩土地,还被分割成1300多块,并且高低错落,很难连成一片。由于实在太穷,外村没姑娘愿意嫁过来,所以才有了上面那句民谣。
但也是在当年的这个穷村,出了一个被誉为“中国最有名的农民”。他,就是吴仁宝,并且,有着一股改天换地的劲。
华西村,从此逆袭。
华西村的华丽逆袭
1961年,三年自然灾害刚过,吴仁宝当上村支书,上任就搞耕作革新,产粮大增,成了饥荒年月的大能人。
1965年,他又发动村民搞了个15年“大规划”,靠肩挑手扛,将河流改道、削峰填谷,平整了全村地貌。结果提前8年完成规划,还成了全国农业先进典型。
华西村人为之振奋,而精明的吴仁宝却早早算清了一笔账:全村就600多个劳力,把田“种出花”来也就混个温饱。人口比粮食涨得快,土地就那么点。靠着种地刨食,肯定没出路。
思来想去,吴仁宝认准了“无农不稳,无工不富”这个理。
1969年,吴仁宝偷偷办起了小五金厂。当时,全国上下都在“割资本主义尾巴”,农民办厂可是一件不被承认有很大风险的事情。
为了保密,吴仁宝甚至在工厂周围筑墙围布,搞得像“地下工厂”。工厂白天关门熄声,有领导和外人来参观检查也不知情;人走后,村民又返回来加班加点……偷偷摸摸10年干下来,小五金厂大赚200多万,悄无声息成了“暴发户”。
1972年,全体村民搬进了新盖大瓦房,家家有存款,外村姑娘排着队要嫁进村,连小伙子都“倒插门”……所有人才恍然大悟——华西村发啦!
“领会中央政策,闷声发大财”
1978年,华西村盘点家底,固定资产100万,银行存款100万,另有3年口粮。这在一包烟2毛钱的年代,简直富得流油。此刻的吴仁宝,打算继续盖厂兴业。
在这时候,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让中国进入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下来,要全国农村搞“包产到户”,这给吴仁宝出了个大难题。吴仁宝先带人在河北、河南考察一圈,最后决定不分地,还交代一句:“领会中央政策,闷声发大财。”
1980年的冬天,华西村决定由三十名种田能手集体承包全村粮田,绝大多数的劳动力转移到工业去,发展钢铁、铝业、纺织业,使华西在发展经济的道路上跨出了一大步。
对于改革开放,华西村的信念始终是坚定的,“中央改革开放了,别人却还在犹豫,思想还不开放。我们没有这个过程,我们马上办大厂,赶快发展。”吴仁宝回忆道。
中国第一村
1985年处在建厂时代的吴仁宝,带领村民在南京雨花台宣誓立下三年内“亿元村”的目标。
“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苦战三年实现亿元村。”正如誓言所说的那样,随后的华西村先后办起了40多个企业,全村95%劳力投入二、三产业。就是在这种精神的带动下,不到两年时间,1988年华西的工农业总产值便已经突破了1亿元,提前完成了吴仁宝梦寐以求的“亿元村”的目标, 成为江苏省第一个“亿元村 ”。
虽说亿元村就现在来说,已经不足为奇,但在1985年,对于工农业总产值只有一千万元的华西来说,却是是一个可望而不可及的目标,而吴仁宝却最终实现了。这个中国最有名的农民,把一个贫困落后的小村庄,建成中国第一村。
开个会,赚1亿
吴仁宝有个习惯,每天必看《新闻联播》,看完后雷打不动地开村党委会。
1992年2月28日,邓小平的南巡讲话要点作为中央1992年的第二号文件下发,当邓小平南巡讲话被连续报道后,吴仁宝预感到将有大的变化。他反复揣摩, 3月1日凌晨3点,村干部们还睡眼惺忪,吴仁宝召开紧急会议,果断提出四个字:“借钱吃足!”
吴仁宝分析,小平南巡讲话后,市场经济很快会掀起一轮发展大潮。经济一起,原材料价格必涨。以前华西村搞实业求“稳”,要求内外无债。可这次,吴仁宝决定借钱,买足原材料,狠狠“赌”一把。
当天开始,华西村共借2400多万,购买上万吨钢坯、上千吨铝锭,把仓库全堆满。一切都不出吴仁宝所料,很快,全国就迅速掀起了建设热潮,原材料大涨数倍。
吴仁宝的这一个会议,让华西村赚了一个亿。“我们看到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看到了改革开放前到后的变化,中国有希望了。”吴仁宝慷慨激昂的回忆道。
中国农村第一股成功上市
经历了80年代的“造厂时代”后,华西村的产值成功破亿。在1996年,华西村便实现了家家户户住别墅、开豪车、存款千万,成为了国内最富裕的村庄之一,号称天下第一村。
1999年8月,“华西村”在深交所成功上市,成为“中国农村第一股”,开创了农村企业上市的先河。
不朽的“吴仁宝时代”
进入21世纪,吴仁宝先后投资几十亿元,做强华西的纺织、冶金、旅游等产业,华西的发展渐渐走上了轨道。
2003年,吴仁宝再次敏锐地预见到:宏观调控快来了。他的依据是:中国已加入WTO,产业结构调整势在必行;经济出现过热苗头,原材料价格已经过高。吴仁宝列出“三车妙计”:现有企业开稳车,新投项目开快车,未上项目急刹车。
数月后,国家宏观调控启动,人们对吴仁宝在大趋势上的预见力佩服得五体投地。当时大批企业前期盲目扩张,结果遭遇全面衰退。华西企业却未雨绸缪,该撤的项目撤掉,该加足马力的火力全开,华西村逆流而上,当年全村总产值突破百亿,到2007年竟已高达到450亿。
吴仁宝曾感叹“改革开放最大的变化是我们人的观念变了,由于人的观念变了,那么其他变化就会有很多。”在吴仁宝带领下,华西村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华西道路”,为中国新农村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思路,展示了一条途径。
2003年7月,75岁的吴仁宝退休,儿子吴协恩接班。
2013年3月18日,吴仁宝辞世,享年85岁。
华西村的“吴仁宝时代”虽已过去,但他的精神依然照耀着“天下第一村”,那就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永不服输、决不放弃。
来源:第一财经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