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国民航独特服务(航班延误对中国民航服务的影响)
曾经,一条“1982年,飞机上的免费饮料有茅台”的微博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网友惊呼:坐飞机还有这好事?不过,也有网友认为这是电影剧照或广告海报,真实性不高。
那么,40年前飞机上免费提供的饮料中到底有没有茅台呢?
空姐给乘客倒茅台酒。来源/网络
假如你生活在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因工作需要急需前往北京 一趟,同事建议你坐飞机去,那么你需要办理哪些手续呢?首先你得在单位开工作证明,拜托朋友开一封介绍信,并提前几天到人头攒动的售票厅排长队买机票。这一套流程下来,差不过已经过去10天了。
终于,你手持一张手工填写的登机牌,开启了一段飞行之旅。
早上9点,飞机起飞,你害怕晚点,早早地到机场等候。由于飞机停得比较远,你和其他乘客一起步行去登机。登上飞机,你发现40多个座位的客舱只有不到10个人,座位很是宽敞舒适。空姐给每个人发巧克力、口香糖,还有一包5支装的中华牌香烟。飞机起飞了,口香糖很好地缓解了压耳症状。飞行平稳后,空姐开始为大家朗诵、唱歌,随后推着小餐车来到你身边,耐心询问你想喝什么……
读到这里,大家是不是有点恍惚,这确定是在坐飞机吗?
什么人可以坐飞机?
20世纪70年代,飞机不是你想坐,想坐就能坐的,一般需要单位开具证明、因公使用才行。坐飞机的限制是在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渐放宽,但仍然要求有单位的工作证明和介绍信。所以,坐飞机在当时不仅意味着“家里有那个条件”,更是社会地位的象征,对人们来说,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
80年代购买飞机票的介绍信。来源/中国民航报
不过,也有部分航班对普通的公社社员、农民开放购票。1981年3月28日,《天津日报》头版以《两千多农民自费坐飞机进京游览》为题报道了天津人坐“子爵号”飞机去北京旅游的事。这趟航班飞行时间只有28分钟,而乘火车需要2小时左右。这些人大多是年轻人,带着对飞机的崇拜和好奇而选择飞去北京。与此类似的,还有从珠海飞广州、从上海飞南京的航班。事实上,那时候的飞机不能飞太远,例如长沙飞往北京的航班,一般需要在郑州等地中途经停。
当时常驻天津的“子爵号”飞机。来源/网络
七八十年代的机票均价在50元左右。1979年,一张从上海飞往北京的机票价格是64元,这在当时相当于城镇一般职工家庭一个月的工资收入。当时的机票价格非常固定,也不会打折,这导致了文章开头提到的“空座”现象,48人的客舱只有不到10人是常有的事,人最多的时候可能也只是20人左右。
搭飞机的大多是因公出差的公职人员。由于经济水平限制,普通家庭坐不起飞机,这导致了当时民航运客数量很低。2020年,我国民航总运输量已经达到4.2亿人次,而在1980年,全年民航运客总量只有343万人次。
民用航空运输量(万人)。来源/前瞻数据库
在飞机数量极少、航线极少的情况下,航空工作人员也极少。坐飞机无比体面,那在飞机上当乘务员就更是一件“高大上”的事了。每到航空公司公开选拔乘务员,就会有大批年轻人蜂拥前往,这也意味着空姐等乘务员的选拔标准会很高,对身高、体重、视力、外貌体态、身体素质、健康状况都有严格的要求:通常是1600多人里选出15人,甚至是4000多人里只选出20人,可谓是百里挑一。因为乘务员数量稀少,一趟航班通常只有一位乘务员,乘务员既是服务员、清洁工,又是宣传员(读报纸、跳舞、唱歌)。
七八十年代的乘机服务
60年代时,国内航线极少,还没有出现固定的飞机餐,飞机上偶尔会出现盛在铝制饭盒里的食物,有点像现在的食堂快餐。
70年代起,中国民航逐步开始提供水果、蛋糕面包和饼干等方便食用的冷食,也常常出现水果糖、巧克力、大白兔奶糖等小食。改革开放后,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成立,生产各种各样的方便加热的食物,大大提高了机上的餐食水平,这才有了现代意义上的飞机餐。
总的来说,随着技术升级,飞机餐从冷食变热食,从西餐变中西结合,从单一到多样供乘客选择,越来越贴近乘客需求。
七八十年代客舱里,空姐在为乘客盛水果
除了吃的,飞机提供的饮料包括莱蒙汽水、红宝桔子水、奥林匹克可乐、咖啡等等,什么时髦喝什么。
正广和的莱蒙汽水。来源/网络
茅台酒免费喝是真实存在过的,这一高端服务开始于1975年中国民航和茅台的一项合作。初期,每一位登上飞机的乘客可以免费获得一瓶茅台。而后民航又将这一服务改成免费供应,如有乘客在飞行途中需要饮用茅台酒,可以要求乘务员为他倒上几杯,再到后来,茅台成了商务舱乘客专属饮品……这项服务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正式取消。
除了吃喝,起飞后的服务工作还有“三部曲”——送报纸、送茶水、送纪念品。
纪念品一般是扇子或者一小盒香烟。为什么会送扇子呢?因为以前的飞机在起飞前是不开空调的,夏天进入机舱就像走进一个大蒸笼,即使是春秋天,阳光强烈时,机舱内也会热不可耐。旅客坐定后,舱内就会摇扇声一片。待飞机升空情况才会好转。冷空气会由座位上方行李箱旁喷出一片白雾,温度随之下降,第一次乘机的人会以为是飞机漏气,紧张得不行。
七八十年代中国民航赠竹骨折扇。来源/孔夫子旧书网
纪念品也有可能是中华牌或熊猫牌的五只装香烟。早期的民航公司为了吸引上流人士给高昂的机票费用买单,便将机上抽烟作为一个卖点。乘客甚至可以直接在客舱的座位上吸烟,每个座位扶手上设置了盛放烟灰的暗格。
王祖贤在飞机客舱中风姿绰约地点燃香烟。来源/网络
但抽烟却给航班带来了极大隐患,据国际民航统计,80%的机上火灾,都是由于乘客在厕所吸烟、随意丢弃烟头引起的。1982年,中国民航一架伊尔18飞机在长沙飞往广州途中,因旅客吸烟不慎将烟头掉在地板上而引起火灾,造成25人遇难、飞机完全报废。至此之后,1983年,中国民航开始实行禁烟规定。如今,不少飞机的卫生间里仍然设置有烟灰缸,也是为了空乘人员发现烟民吸烟后,能及时、安全地熄灭燃着的烟头,避免更大的灾难。
飞机上的烟灰缸装置。来源/网络
而当年乘飞机的另一个亮点,就不得不说空乘们的歌舞表演了。据过来人回忆,春节期间乘坐飞机,空姐会给大家拜年和表演节目;乘坐飞往新疆的航班会有维吾尔族姑娘的歌舞表演等等。民航借此来吸引顾客,毕竟那时一张机票的价格不比今天一场演唱会的门票便宜。不过,这些都不是固定服务,要视具体航班而定,一般会具有很大的地方特色。
21世纪,随着第一张电子客票的推出,旅客购票后只需要拿着身份证,就可以去机场值机柜台兑换登机牌。曾托人写介绍信、排长队买票、退改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
时光流转,2021年的中国,搭飞机出行已成为很多人的日常习惯,网上预订仅需要7秒就可以完成。那个年代新奇而珍贵的飞行故事,不知不觉已成为遥远的传说。
参考资料:
[1]李培禹.我写“农民坐飞机”[J].新闻与写作杂志,2008,(11): 40-41
[2]陆二佳.从乘机介绍信到无纸化出行[N].中国民航报,2018.11.21
[3]于海军.飞向世界不是梦[J].民生周刊,2019,(13): 35-37
[4]刘钢.在飞机上免费喝茅台酒[J].中外酒业,2021,(4): 60-61
[5]民航局介入调查机上吸烟事件[N].京华时报,2014.09.03
[6]本报通讯员,李尹.空乘制服里的岁月变迁(附图片)[N].中国民航报,2018.12.05
[7]记者 和婷婷.零差评“飞”36年[N].三湘都市报,2021.09.02
[8]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特别策划《70年赶考成绩单》第3篇《车轮上的浓缩岁月》,2019年9月18日
[9]冯宇 :《飞机上见过这些,说明你已经老了!》,民航资源网,2015年07月08日
[10]葛剑雄:《八十年代乘飞机遇到过的尴尬事》,腾讯《大家》,2016年2月16日
[11]《一张机票64元 相当于普通职工家庭一个月的收入》,凤凰卫视《腾飞中国》,2016年12月09日
来源:《国家人文历史》
编辑:陈冰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