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塔集团:民族工业旗帜!(红塔集团是什么企业)
在中国500强企业中,红塔集团始终位居烟草行业前列。
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红塔集团与共和国同呼吸、共命运,一代代红塔人勇立潮头、乘风破浪,在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发展壮大,树立起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01
攀登民族工业高峰
玉溪位于北回归线区域,这是全球烟叶种植的黄金生命线,加上1500至1800米的海拔,年平均2500小时以上的日照,这片红色高原沃土成为“世界五大黄金烟叶产区”之一。
(红塔集团供图)
● 1953年,在河南许昌召开的全国烤烟会议上,玉溪“大金元”烟叶以金子般的色泽、油润丰满的质地、清香醇和的口味,得到了108分的全国最高分。从此,“天下好烟在云南,烟叶之乡在玉溪”的美誉名满天下。
这段行业佳话,成就了玉溪烟叶的美名,也为玉溪这片土地上的烟草工业崛起埋下了伏笔。
● 1956年5月,玉溪烟叶复烤厂破土动工,8月建成投产;
● 1957年,玉溪烟叶复烤厂更名为玉溪烤烟厂,11月正式投产;
● 1958年,玉溪烤烟厂扩建为玉溪卷烟厂。
创业之初,玉溪卷烟厂是一个仅拥有526名工人的小厂,到1977年,其税利也不过1.06亿元。玉溪卷烟厂当时使用的设备,基本上是发达地区卷烟厂淘汰的老旧机器。
改革开放大潮的洗礼,赋予了红塔人开阔的视野和敢为人先的勇气。他们敏锐地认识到,落后的装备水平制约了玉溪卷烟厂发展的步伐,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1981年,当云南省政府“退税还贷”政策机遇来临时,玉溪卷烟厂果断地以工厂全部资产作抵押,引进了一台当时全球最先进的英国莫林斯公司MK9-5卷接机,由此拉开了企业第一轮高起点、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序幕。
●从1981年到1990年,玉溪卷烟厂先后投资2.5亿元,从英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先后引进了制丝、卷接、包装、滤嘴成型等先进设备89台(套),使企业的技术装备水平大幅提升,名不见经传的玉溪卷烟厂迅速跻身中国烟草制造业前三甲。
装备问题解决后,红塔人又面临一个严峻的问题,烟叶产地不同,质量参差不齐。为解决这一问题,玉溪卷烟厂创造性地实施了“烟田是第一车间”战略,让企业的品质管控延伸到田间,玉溪烟叶的优势得以淋漓尽致地发挥。
在“第一车间”,玉溪卷烟厂每年投入大笔资金扶持烤烟生产,大量烟农通过种植烤烟实现了脱贫致富。
●1995年9月,玉溪红塔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成立。
红塔集团中央景观广场 (红塔集团供图)
进入21世纪,红塔集团从管理思想、技术创新到营销推广进行了一次次改革创新。
●2004年,红塔集团拉开了第三次大规模技术改造的序幕。这次技改以科技创新为先导,以“内提质量、外树形象,提升竞争能力”为目的,主要从制丝工艺技术、卷接包装备、物流系统、生产作业环境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经过前三轮技术改造,红塔集团全面提升了卷烟产品的内在品质,实现了三个转变,即实现由控制指标向控制参数转变、由结果控制向过程控制转变、由人工控制经验决策向自动控制科学决策转变。产品品质的提升,不仅实现了品牌恢复性增长,更助推企业大踏步进入了发展快车道。
“十二五”期间,红塔集团围绕产品工艺统一和质量保障水平提升,开启了新一轮技术改造。在这一轮技改中,红塔集团实施了制丝线工艺和打叶复烤特色工艺改造,实现了卷烟加工环节的技术革新和产品品质的提质创新。
待进入复烤工艺的红塔集团优质原料(红塔集团供图)
改革开放40年,红塔人以海纳百川的情怀拥抱世界,以敢为人先的姿态迎接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创造了无数个烟草行业的“第一”:首创“三合一”体制,率先探索并实施“烟田是第一车间”战略,率先进行跨省重组,最早实施“三标一体”管理体系,最早实行集团化运作,率先进军国际市场……
一次次改革,总能释放红塔人创业和发展的激情,一次次改革,总能凝聚出巨大的力量,推动企业越过一座座高峰。红塔集团在市场发生剧烈变革的竞争格局中,始终保持着企业和品牌强大的核心竞争力和发展能力。
“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在云南玉溪这片沃土上高高飘扬。
02
见证品牌发展传奇
一部民族工业的成长史,其实是品牌的成长史。
1958年,此时正值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周岁生日临近,玉溪卷烟厂干部职工满怀激情决定自主研制一款高档香烟,向共和国十周年献礼。研发组从自然醇化三年的烟叶中,精心筛选出精品,进行反复实验,并从“红塔”身上找到了灵感,为这包香烟起了个响亮的名字——“红塔山”,享誉世界的“红塔山”就此诞生。1959年9月,工人们精心挑选了一件“红塔山”,专门写上“送给毛主席”,让参加国庆观礼的工人师傅千里迢迢带到北京献给毛主席。
20世纪80年代之后,伴随大规模技改,红塔集团进入高速发展期,“拿得出”“叫得响”的名牌在红塔集团开花结果。
首先就是风靡全国的“红塔山”品牌。从1979年到1997年,是该品牌快速发展的18年。
一时间,每到订货时节,全国的经销商竞相争购。由于人太多,在郑州召开的全国卷烟订货会上挤塌了柜台;在洋货风靡国内市场的喧嚣声中,以“红塔山”为代表的国产烟异军突起,与洋烟抗衡,大涨了国人志气。惊讶于“红塔山”现象,众多经济学家的目光聚焦红塔集团,探究“红塔山”如何创造辉煌,而红塔集团创造的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也被誉为“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
进入21世纪,“红塔山”迈入全新的发展快车道。2007年实现年产销量百万箱,2011年成为中国烟草首个突破300万箱的品牌。
近年来,红塔集团顺应市场需求,加大创新力度,在产品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极为有益的探索,陆续推出一系列新品,满足不同的消费需求。2018年,红塔集团在传承60多年匠心制烟基础上,在配方、原料、工艺、包装等方面谋新创变,推出“红塔山(新时代)”“红塔山(硬传奇)”两款新品。这是“红塔山”品牌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致敬,是对“红塔山”创牌60周年的致敬,是对每一位热爱品牌的消费者的致敬,同时也是对这个继往开来、充满梦想的新时代的致敬。
其次是“玉溪”品牌的发展传奇。该品牌研发始于1969年,经过四年的研发,直到1973年才正式推出。1992年,《经济日报》刊登了一篇对时任玉溪卷烟厂厂长的采访报道——《痛心疾首说玉溪》,讲述红塔人用最好的设备、最好的原料、最好的人才、最好的工艺打造这款世界一流的卷烟产品。厂长的一席话,道破了“玉溪”的品牌密码。千千万万的消费者这才恍然大悟,在很短的时间里重新认识了“玉溪”,接纳了“玉溪”,爱上了“玉溪”。
“玉溪”品牌的45年,是中国人生活方式发生剧变的45年。“玉溪”品牌的每一步,每款新品的推出,都踩着时代的脚步,应和着时代的脉搏,不断满足着人们对品质生活的需求。
都说品牌是企业的生命,是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但不竭动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漫漫征程中,通过一代代红塔人用无畏和勇气、坚韧与执着,一点一滴塑造而成。红塔人从产业报国的初心中汲取强大力量,一直伴随着品牌成长。而红塔集团品牌蕴含的原料清香、工艺严苛、品质过硬、传递价值等基因,更是深植在红塔集团的“机体”深处,一脉传承,推动品牌持续发展。
03
用责任镌刻担当
“海到尽头天是岸,山至高处人为峰”,大气磅礴的词句是红塔集团“山高人为峰”企业精神的写照。红塔人对“山高人为峰”的诠释之一,就是“山”是红塔集团,“人”是社会大众,寓意红塔集团再怎么发展,都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土壤,彰显积极回报社会的责任理念。
一路风雨兼程,取得良好发展的红塔集团无疑具有令人骄傲的高度,但攀上高峰的红塔人却是谦逊的。他们将取得的成绩,归功于国家宏观政策的指导,归功于国家、云南省委省政府、玉溪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归功于云南中烟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广大消费者的一贯信赖。
于是,怀揣一颗感恩之心,秉承一份厚重责任,红塔集团一直在不遗余力地回馈国家、反哺社会,无论过去还是现在。
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艰难发展的玉溪卷烟厂年创税利在低水平徘徊。改革开放后,迎来腾飞的玉溪卷烟厂逐渐成为全国税利大户。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红塔集团每年以数十亿、上百亿甚至几百亿元的税利,为国家和云南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卓越贡献,这是一个大型国企应尽的责任和产业报国的初心,那么,用企业自身留利支持公益事业,则体现了红塔集团的担当与使命。
2006年春节前夕,怒江大峡谷中的贡山独龙族怒族自治县捧当乡的老师和学生们,给红塔集团写来了一封情真意切的感谢信:“每当我们仰视苍穹,感动我们的是满天的星斗,你们对贫困地区学生的关心,犹如天空的启明星,点亮了学生们心中热爱社会的灯。”
贡山县作为红塔集团的一个挂钩扶贫点,从2002年起,共向贡山县捧当乡捐赠扶贫资金、物资价值近150万元。自从这里有了明亮的教学楼,摆下了一张张小小的课桌,以及从来没有过的图书馆,一些人的成长因此改变了轨迹,一些家庭因此改变了命运,整个社会多了一份和谐。
红塔集团全景 郭建林 摄
文化引领方向,行动诠释信念,成长壮大的红塔集团深深眷恋着哺育自己的土地。自1986年“第一车间”建在田间的构想成为现实,企业每年平均投资亿元以上扶持烤烟生产,大量烟农通过种烟实现了脱贫致富;1998年的世纪洪水肆虐神州,红塔集团向中华慈善总会捐款1500万元,向长江、嫩江、松花江洪涝灾区捐资3396万元;2005年,企业捐资1000万元设立云南聂耳音乐基金会,用于培养优秀音乐人才;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震撼中国,红塔集团通过各种形式向地震灾区捐赠救灾款物价值2.1亿多元……
企业创造价值,价值回报社会。长期以来,红塔集团用责任镌刻担当,为社会献出满腔热忱。1993年至2018年,用于捐资助学、扶贫赈灾、文化体育事业等款项超过21亿元,还有数千名员工和山区贫困孩子结成帮扶对子。越来越多的员工投入到扶贫济困活动中,公益事业成为企业虔心守望的精神家园、红塔人的自觉行动。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成就“中国民族工业的一面旗帜”的,绝不仅仅是红塔集团辉煌的成就,还有时间沉淀下来的精神和信念,履行责任、回报社会的真情和担当。
红塔的故事,是改革开放的故事,是红塔人解放思想、创新发展的故事。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新起点,红塔集团将继续用改革创新彰显智慧勇气,用实干攻坚的韧劲推动企业向前发展。
玉溪日报记者:邢定生 制图:方睿欣
编辑:赵书艺
审核:杨雪
终审:赵琳
~ ~ ~ ~ ~ ~ ~ ~ ~ ~ ~
长按二维码扫描关注“玉溪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