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烟价格表 > 济南竹情(齐鲁风情)(济南齐鲁风情)

济南竹情(齐鲁风情)(济南齐鲁风情)

青未了|济南竹海(齐鲁风情)

作者 崔洪国

“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竹有着这样的与众不同和独特辨识,特别是她的高洁、优雅、顽强和四季青翠催生的向上力量让所有人都能从一棵竹中找到自己过去、现在、未来已经拥有的和想要的物质和形而上的精神。

——题记

(上)

竹是岁寒三友“松、竹、梅”之一,因在寒冬时节仍然保持着顽强的生命力而得名,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高尚人格的象征,还借以比喻忠贞的友谊。松竹梅合成的岁寒三友图案是中国古代器物、衣饰和建筑物上常用的建筑题材。自古以来,在我们民族的日常衣食住行中,到处都有竹的影子,东坡曾言:“食者竹笋、庇者竹瓦、载者竹筏、炊者竹薪、衣者竹皮、履者竹鞋,真可谓一日无此君也。”

东坡脍炙人口的那句“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既写出了他的放达,又写出了他对平生遭际不平的超然,那些放逐与回归其实很多是不公平的,但是东坡却报以云淡风轻,你说可爱吧!其实东坡的风骨与竹的宁弯不不折,不屈不挠还是很相似的。这就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岁月逝痕,东坡在人们心中的形象越来越生动和立体的原因。

我最早对竹有认知还是在2008年前后,那时到南方出差,去了浙江、江西。记着在浙江的温州和江西的婺源,看到了很多的竹。江西和贵州一样,多山,走到很多山岭起伏的地方,迎面会看到无数满山遍野的竹,当地人都习以为常,但北方人看了会感觉十足震撼,在我们北方人的眼里,那些散布在崇山峻岭间的竹子就和北方大平原刚过了冬的麦子一样,无边无际,放眼所际,是无垠的青翠和油绿。只是那些平原的麦子个头矮,在麦田的尽头,你能看到很远的地方蓝蓝的天和洁白的云,是“野旷天低树”的感觉,那些树是平原的点缀,遥远处平原和天际线就结成一体了。

在江西的山岭之间,那些竹子是高高的立着,在层峦叠嶂中一棵依着一棵的肩怀,近了看,你看不到山里的纵深,往里看不远就是一棵竹子一棵竹子立起的墙,当竹子随了如浪卷般的山风摇晃着,倾斜着向你倾倒过来,你会感到排山倒海的气势,那时你无处躲藏。翻过了一道山岭,视野瞬间开阔了,你才会看到一线或一片的蓝天,又云卧在半山的竹海之上,再远处就是另一个山岭郁郁葱葱的竹林竹海了。

我所在的泉城济南也是一个多竹的城市,竹子无处不在。触目所及的每一个地方,都能看到竹子的留痕。家里阳台的一个花盆的图案还是一棵竹子,配了一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到凌云处仍虚心”,让人随时都能感受到竹的低调和高洁。住处不远的汉峪海风小区,从去年也在小区栅栏墙的里面植了很多高高的竹,刚种下的时候感觉恹恹无生气,现在已经是一道青翠欲滴的绿色长廊了。

前几天经过我经常等169路车的奥体西路站牌,往绿化丛中一看,新种了一棵六角枫,紫红的叶子还带着水灵灵的光泽。站牌的东西两侧各种了一丛竹子,刚刚种上,还弱不禁风的样子,周围围了一圈铁丝,防止竹子歪倒下来。虽然看上去还很孱弱,在这盛夏即将来临的日子,经历过几场风雨洗礼,就会茂盛葳蕤,想必就是另一番风景了。

但是济南的竹与南方的竹还不一样。在南方,如在江西、湖南、湖北,那些竹与山是一体的,是那些山的生态命运共同体。在泉城济南,那些竹最初是与城市的绿化和园林景观相协调的,后来成了这个城市很多地段的主角,虽然也是低调含蓄默默无闻的守候着这个城市的山、泉、湖、河、巷,但不妨碍她们也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优雅和风骨,甚或她们所在的地方也成了天下泉城的网红打卡地,泉城多竹的地方,不论春夏秋冬,都成了市民每天都愿意去的留恋之处。

济南的竹最让人留恋忘返的有三个地方,一处是明湖,明湖有著名的“竹港清风”,就在超然楼和鹊华桥旁边,穿过一条绿树掩映的蹊径,柳暗花明处就是“竹港清风”的那个亭子,每次去,我都会到那个亭子坐下静思片刻,南边就是明湖水系的一根玉带,串连着大明湖和小东湖。

再有就是趵突泉的万竹园,万竹园是游人到趵突泉必去的地方,有的是因了万竹园的名字去看那些竹,万竹园的竹很完整地连成片,我喜欢称“竹海”,一些行人到了万竹园才发现万竹园不仅有竹,还有进深的院落和古朴典雅的房子,很有历史的纵深感。

还有一个地方就是泉城公园,泉城公园是济南人城里的植物园—其实最早就是植物园,公园里银杏、法桐、牡丹、月季等各种各样的花草树木繁多,竹因为四季常青,倒不是很引人注目的绿植,很多年了,就在公园的东南角,一层一层密匝地依偎着,外面就是车水马龙的舜耕路。路见证着竹子的成长,竹子隔着路边的绿化带目睹着城市日复一日的沧桑变迁和繁华竞逐。

(中)

泉城这三个地方的竹给我的感觉有很多的不同。我最早对竹有直观的印象和感性认识是在趵突泉的万竹园。那是2004年我在山大读法硕期间,有几次,相约了同学去趵突泉,第一次是与万竹园匆匆邂逅,那时万竹园的竹子感觉还没有今天这样高这样密,竹林是透亮和透风的,通向万竹园门口的那条石径也还没有像如今这般被一片汪洋的竹海遮起来,阳光在竹林里散碎成无数的光影和碎片,在那条石径上,也随了风中竹的摇曳洒播着五光十色的彩锦,那一次我就对万竹园的竹有了发自内心的喜欢。

过了不久,我忍不住又去了万竹园,是去寻找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我们进了万竹园,坐在院子里一片空旷的草地上,附近是一片水塘的碧水泛着碧波,不远处是那些青翠的竹,院外的越过了院墙,院内的掠过了水面,竹林的上空有很浅很低的云絮拂过那些竹叶。在济南,很少能见到那样低的云在你眼前卷来卷去,一种前世苦恋般的情愫在我心底卷起千重浪。

从此,我对那片竹,对那片草丛有了难以离弃的缱绻和留恋,有时会让那份感觉牵惹得茶饭难思。后来在济南工作、生活、定居,有时间我就到万竹园去,一个人静静坐在草丛上,任凭竹林清风吹过面颊,浑然不觉,浑然不知,兀自忘我。

倘若说万竹园的竹让你在亭台楼阁的沧桑感中享受和感悟到的是一种“清、幽、静、雅”的隐士之风和超然与于间烟火的情愫和爱恋。大明湖的“竹港清风”带给你的就是一种竹韵荷风的优雅和清新。明湖的空间广,在一个泉城的中心,站立在湖畔,就有海阔天空之感。晴空万里的时候,再有千佛山倒影在一泓碧波之中,本身就自带令人心旷神怡的气场。

那样的水天一色之中,倘若坐了船,从明湖的寥廓水面上,经过历下亭、稼轩桥、司家码头,穿行过“四面荷花三面柳”,进入到蜿蜒曲折的明湖水系中,到了超然楼和鹊华桥近旁。还没有贴近,就有竹子从水的 北岸伸出来,向船上的你招着手欢迎,很悠闲地想与你倾诉明湖的趣事,叙说她们每天与明湖的荷相映成趣,游人如织的情与景。还没有从明湖的碧水、山的倒影和美丽的荷花中缓过神来,你的眼睛正盯着超然楼和鹊华桥,那些竹子就先入为主,清新悠然,你心中瞬间就有了竹韵荷风的别一番洞天了。

翠竹掩映着“淇园”,里面立着“一竿亭”,亭子的立柱、围栏、横梁,隆起的屋脊和飞檐都装饰成深深的竹竿状,嵌入周围的翠竹和绿荫中。坐在亭中,片刻就能感到清风拂面静心,水声淙淙涤尘,你再轻轻吟诵出“杏花含露团香雪,竹影侵云拂暮烟。”眼前就是一幅恬然生动的竹林暮景图了。

亭内是书法泰斗启功先生题写的“竹港清风”匾额,两侧的楹联为“水惟性淡真吾友,竹醉心虚是我师”,人生在世,友和师多了去了,但是在明湖,不经意寻得雨荷,寻得翠竹,荷花绽放,竹影浮动,竹韵荷风,“水能性淡为吾友,竹解心虚即我师”。对了,还有不远处明湖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竹荷亦师亦友,人生的苦苦寻觅,在明湖和竹港清风就修得正果和梦圆了。

每次去明湖,我都会去竹港清风,茂林修竹,绿荫婆娑,林中小路蜿蜒,曲径通幽,每次都自有一番心静心怡的清新和雅致,那一刻,身外之物,一切的忧愁烦恼都遁迹无形了。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荷不是荷,看竹不是竹,你也不是尘俗的你了。尽管也会转瞬即逝,但是那样的空灵时刻也是不多见的,所以自然是更加欣喜若狂。

(下)

泉城公园从什么时间有了那片竹园,记不清了。感觉从2010年到济南工作,先是住在青龙桥近旁十亩园,单位不久从解放路搬到舜耕路48号,每天早上我从护城河穿过朝山街到舜耕路,最先亲密接触的就是泉城公园和那些竹。记忆中那时泉城公园的竹是零散式分布的,还没有像如今这样葳蕤一片,很成规模地占据着公园的显眼之地。

泉城公园最早是济南的植物园,进去是要收费的,后来免费向市民开放,成了济南人城里和门口天然的氧吧。从北面的老城,到南面的玉函和舜玉小区,每天都有很多的市民扎堆在泉城公园,有的徜徉其中,有的聚在一起载歌载舞,陶醉陶然。有红歌唱得好的,那声音和磁性很难分辨出是不是原唱,有时会迎来很多人的驻足喝彩。

去济南之前,我和妻子、女儿到济南,每次都要到泉城公园,不进去,也会在外侧转一圈,所以记忆和印象也是很深。到济南后,有一段时间住在济大路,泉城公园就成了自己家的花园,那些绿树、红花和翠竹就成了自己亲人之外,人生偶尔彷徨时寻找力量源泉的最佳伴侣。所以,我对泉城公园的那些竹从内心感到特别亲切。

泉城公园的竹园是园内唯一单子叶植物专类园,是竹最集中的地方,竹的种类繁多,有淡竹、早园竹、地被竹,不一而足。以自然小路进行区域划分,与泉城公园的园林建筑和水景融为一体,这么多年了,也与这座美丽的城市融为一体。泉城公园的竹园南边是山东大厦和南郊宾馆,东面是舜耕路,每天都会与无数熟悉不熟悉的人打照面,所以,那些竹的常年青翠和经冬不凋就成了人们最能记住和留存的济南印象。

比之万竹园的清幽和竹港清风的优雅,泉城公园的竹更让你感受到一种高洁和力量。春暖了,花没开,那些竹就用翠绿装饰着一个城市的园和路;夏热了,那些花一茬一茬都开遍了,那些竹就交叉环抱着,成了无数人遮阴避暑的凉亭;秋云长天,那些竹也会从小路边上努力向上伸展,景回路转的尽头,她们也想牵手泉城的云卷云舒;天寒地冻,那些竹依旧青翠如初,生机勃勃,高洁高尚而不高调流俗,给人以奋斗和阳刚的力量。

古往今来,写竹的诗不胜枚举。“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新竹高于旧竹枝,全凭老干为扶持”,“竹竿有甘苦,我爱抱苦节”,大意都说的是竹的清高、清洁,不屈不弯的风骨和催人奋进的精神。的确是这样,竹是很能让人记住初心,时刻自修自洁自尊自爱之物。

前面说过,东坡的一生最像一根傲然挺立,风骨独立,精神昂扬的竹,虽放逐奔波,但一直操守不泯,成为中国文化中至今都无人能企及的精神和信仰高地,看到竹,很容易让人想起东坡。

还有一位我们也耳熟能详,那就是郑板桥,他有着和东坡一样的健全人格和独特灵魂,不过就是没有东坡名声那么大而已。郑板桥也是一位很有性情和个性的人物,心中也始终念着苍生,他一生爱竹,“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他民生和人文情怀的真实写照,而且也是一生在披肝沥胆地身体力行,这是很值得钦敬的。

竹有着这样的与众不同和独特辨识,特别是她的高洁、优雅、顽强和四季青翠催生的向上力量让所有人都能从一棵竹中找到自己过去、现在、未来已经拥有的和想要的物质和形而上的精神。所以,我们能够看到竹越来越多了,在这个城市的角角落落她们都选择了安家落户。

不独在万竹园、竹港清风和泉城公园,所有的地方,护城河畔、曲水亭街、县西巷、共青团路、宽厚里都留下下了一棵竹,一丛竹的影子,她们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种精神积淀和信仰叙事。以前想念竹子,想看竹子的时候,我会选择去万竹园、竹港清风、泉城公园,现在出去门,行不远处,就是一丛一丛的竹子携着清风、清气、清秀、清爽扑面而来。

这是另外一种对大美济南的个性体验,但我内心还是念念不忘万竹园、竹港清风和泉城公园的竹园。那些地方的竹寄托了我与泉城邂逅、工作、定居生活过程中一直在寻觅和发现的情感,生活的味道和往前奔跑的精神力量,让我在融入这个城市的同时不迷失,在人生春夏秋冬的每一季都有盎然的绿意,不颓唐,如花常开般不凋零—竹带给我的这种美好体验是其他绿植不可复制、无可替代的。

好长时间了,我就在构思这篇《济南竹海》,创作之前,我还亲自到三个地方寻找灵感,似曾相识,那些感悟和体验还是那么清晰、唯美和真实。

崔洪国,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

壹点号风过林梢

新闻线索报料通道: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齐鲁壹点”,全省600位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