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烟并非真的香烟(电子烟产生的有害物质和传统香烟比)
2019-01-22 20:22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评论员 钱振霄
别拿电子烟不当烟!近日出台的杭州新版控烟条例传递的信号非常清晰,即便电子烟不同于传统的香烟,但按照对公众健康的危害程度,照样被纳入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的管控范围。
以往的控烟条例,对电子烟的限制力度之所以非常有限,主要是由于现实的监管难度。快速的产品迭代,让监管措施跟不上更新的速度。标榜着“健康”的概念,实则以蒸汽烟、烟油加雾化器等为伪装,打着规则上的擦边球,还容易让以为自己“改过自新”的烟民与执法人员产生观念上的冲突。
在禁烟令中统一执行标准,这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也是一次必要的知识普及。从实际而言,根据大量研究,电子烟并不会因为结构和形式的变化,进而产生危害性上的质变。但长期以来,无论是商业营销的耳濡目染,还是由于电子烟概念的本身,一种偏颇的印象存在于普通人之间,即电子烟不同于普通香烟,普通香烟有害健康,但电子烟不会。殊不知,尼古丁含量与普通卷烟基本无异的电子烟,根本谈不上健康。
从这份外界号称的“史上最严”禁烟令本身来说,禁的不是烟草,也不是电子烟本身,而是公共场合的吸烟行为。既然都具备危害性,面对公共场合的吸烟行为,无论是普通卷烟还是电子烟,都该一视同仁,严格执行同一标准。这就体现了这份最严禁烟令的初衷,既尽最大可能保障群众的利益,反而是“此烟非彼烟”的质疑显得别有用心。强有力的规则不能因为电子烟的迷惑性而网开一面,从而降低了整个社会对这份规则权威性的预期。
杭州的“史上最严”禁烟令应当为社会树立标杆。在依法控烟,特别是禁控电子烟已经逐渐反映治理水平的当下,杭州的做法尤其体现系统性。首先在于如何争取社会共识。在高度的社会关注下,杭州通过开门立法,采纳各方意见,把立法的过程有效转化为普及性宣传过程。其次在于有效发挥规则约束。要让禁烟令真正起到禁令的效果,除了明确无误的规则条款、令行禁止的说一不二,更需要政府机构的组织协调,也需要执法队伍不断强化自身作为,由此来扭转留存于社会上的认知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