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烟价格表 > 送往前线的香烟(送往前线的香烟有哪些)

送往前线的香烟(送往前线的香烟有哪些)

上世纪八十年代“两山轮战”期间,老山者阴山地区先后集结了来自各大军区的子弟兵。

因为前线条件艰苦、补给不易,各类军需物品的供应也牵动着全国各单位和个人的密切关注。尤其是来自各个渠道、品牌各异的香烟,它们承载着种种拥军爱军的故事,后来也成了富有纪念意义的见证实物。

前线“需要”香烟

当时中国已经进入改革开放初期,日用品的生产和供应早已不是建国初期百废待举的起步阶段,但具体到前线战士们需要的种种用品,也并不是随时随地都能便捷地获取。

其中原因主要有以下几项:

其一由于战区位于山地,交通运输等基础建设本就不够到位,复杂的地形和天气更增大了物流困难。

其二则是因为战火影响了正常的民众生活和商业贸易,购买补给品难上加难。

此外,各类用品产地不同,有的甚至位于遥远的省份,统筹采购也需要耗费不少人力精力。

在林林总总的各类用品中,部队对香烟的需求显得十分突出。

据统计,当时部队的香烟消耗量相当惊人,前线不少战士烟瘾都偏大,一人一天抽完两三包并不是什么稀罕事。不光猫耳洞里时常萦绕着香烟气息,战士们习惯了用饭盒盖子遮挡火光来点烟吸烟,就连不少指挥所里也常常云烟雾罩。

大量的香烟消耗对后勤补给部门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首先得采购到,然后还得足量、及时地运上去,才能尽量不让前线战士们的香烟“断顿”。许多战士也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是遇到兵站或者小卖部,总是把身上的大部分钱用来买烟。

这一困难自然也和其他用品的需求一样,得到了后方亲属、厂家和其他社会单位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的社会力量都陆续投入进来解决这些问题。

五花八门的香烟品牌

于是在那个时期,满足战士们需求的香烟来源五花八门,主打一个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有后方家人购买之后寄送过去的,有部队统一设法采购作为补给下发的,还有各地方政府及单位个人发动慰问活动,专程送过去的。至于香烟的产地、品牌,更是花样繁多,往往同一部队这一批和下一批拿到的都不一样。

其中牌子较老、普及度较广的以五十年代开始风行的“大丰收”(当时市场价两分钱一包)为代表,此外“阿诗玛”、“白红梅”、“红河”、“金丝猴”、“石林”、“春城”等品牌也相当常见。

而一些档次售价更高、相对难以见到的牌子,比如在电视剧《血色浪漫》中露过面的“中华”,则往往出现在来自大城市、家庭条件较好的战士手上。

地理上来说,云南和广西等省份本就离前线较近,又占据了全国烟草产量中较大的一块比重,因此理所当然地成了战地香烟供应的主要来源。

云南玉溪的“红塔山”、“玉溪”,都是当时在前线颇有名气的品牌,尤其是“红塔山”口感劲道、解乏效果显著,受到广泛的欢迎和追捧。来自红河的“红河”则胜在价格低廉数量又大、采购较为容易,同样口感也相当带劲。

此外,当时还流行一款由宝鸡生产的“金丝猴”香烟,据说第一次抽的人如果不能习惯其口感,会觉得非常“辣”,甚至可能出现上头、发晕等不适反应。

战地名牌“大重九”

不过,在这些林林总总的香烟品牌中,最受欢迎、承载了最多情怀与记忆的还是“大重九”。

这个品牌同样出自云南,而且从诞生之始就带着中国民族工业自强不息、爱国爱家的血脉。

它的故事开始于1922年——在这一年,爱国商人虞晋候创立了第一家机制卷烟厂“亚细亚烟草”,这也被视为现代卷烟工业在云南的正式发端。为了给产品选择一个响亮好记又便于传播的品牌,虞晋候可谓是颇费心思。

虞晋候的哥哥名叫虞恩扬,是当时滇军的一名军官,也是孙中山所领导“同盟会”的成员。

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标志,辛亥革命第一枪打响。二十天后的10月30日,也就是那一年的九月初九,著名将领蔡锷在云南发起了“护国起义”,虞恩扬也率部加入其中。

为了纪念这一意义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出于对兄长的铭记之意,虞晋候最后决定以“九·九”作为香烟的新品牌,也就是俗称的“重九”牌。

从气候土壤的角度来说,在云南培植烟叶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烟叶收获后往往还要用木板夹起来、入库存放三四年左右,此后烟叶中的异味才会自然去除,香烟的味道更为醇厚。

出产优质烟叶,再加上经营得力,“重九”推出不久便成了该烟厂的金字招牌。伴随着抗战期间轰轰烈烈的抵制日货运动,国产品牌被视为“爱国烟”、“抗战烟”,购买吸食“重九”更成为一种社会风尚。

不仅如此,它还曾经作为战备物资,伴随滇军远征缅甸;就连来自美国的飞虎队成员们,也非常偏爱这一品牌的香烟。

新中国成立后,当时的烟厂经理苗仲华主持重新设计了新的烟标,这款产品也随之拥有了新的名字“大重九”。

香烟背后的拥军佳话

或许因为诞生时就自带的浓厚民族品牌色彩,当出产“大重九”的昆明卷烟厂得知前线急需香烟的消息后,立刻着手采取各种措施,对“大重九”等香烟的供应效率加以改善。

首先,该厂专门开辟了面向前线的供货渠道,将香烟售价统一下调,还不定时组织专司其事的支援组和慰问组。种种努力之下,更多数量的“大重九”被送到前线,获得了战士们的大力欢迎,也在今后多年内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前线流传的一些说法认为,“大重九”是不折不扣的甲级烟。不但作为香烟本身的口感和效果令人满意,就连抽光之后的烟盒,战士们也常常舍不得扔,往往当作纸张利用,最大发挥其使用价值。

据传说,数年后的某篇报道中播出过一名战士在战壕中写下的家书,眼尖的观众发现,家信所用的并不是专门信纸,竟是一张展开压平的“大重九”烟盒!这个细节足以证明这款香烟在那个时期的受欢迎程度。

除了昆明卷烟厂之外,还有不少烟草企业都专门投入精力,去解决前线官兵所用香烟的供应问题。有的调剂库存,有的负责运输,这也成了那个时代的拥军佳话。

香烟的重要性何在?

以现代人、尤其是和平年代的认知来说,吸烟对健康有害无益,公共场合禁烟更是早已成为基本共识。但是在几十年前,尤其是在情况极为特殊的前线战场,对香烟的看法显然并不能非此即彼地“一刀切”。

当年有句顺口溜说道“烟酒税,养军队”,意思是说我国拥有人数庞大的烟酒爱好者,由此形成了规模不小的烟酒生产、销售产业。在物资较为匮乏的年代,高档香烟更是成为受人追捧的抢手货。

而我国与烟草相关的礼仪和风俗,更是源远流长。

烟草作为一种消费品,在人际往来、社交活动中占据着显眼的位置。互相传递、分享香烟被称为“敬烟”,是常见的表达敬意、拉拢关系的举动。晚辈敬长辈、下级敬上级、主人敬客人……,都有着各自不同的讲究,构成日常礼仪的重要环节。

大环境如此,部队中的吸烟者自然不在少数。军队作为一个大家庭,朝夕相处、祸福与共的集体主义氛围下,也更容易形成“烟酒不分家”的行为习惯,原本对烟酒不感兴趣的人,也可能在特殊环境下开始吸烟喝酒。

不少亲历前线的老兵后来都曾经回忆,在物资匮乏、危机四伏的战区,比起身体上的痛苦和生活极度不便,更难以忍受的是无处不在的孤寂和高压。

只有身在战场的人才能真切体会到那种“生死两重天”的感受,而这种精神压力如果不加纾解,极容易对战士的身心健康造成伤害。

本质上来说,吸烟是一种心理上的安慰和暗示。疲惫时抽支来解乏,烦躁时用它解压,战友之间用它来联络感情,能够让大家都保持一种较为平和稳定的精神状态。这一层作用堪比心理治疗师,而一条香烟,却远比一个心理治疗师更容易携带。

正因为以上种种原因,在八十年代的老山前线,香烟既不可或缺,也不是其他随便什么物品都能够轻易替代的。哪怕所有人都清楚“吸烟有害健康”,也不得不暂时往后排,吸烟就这样成为绝大多数人的选择。

另外,香烟还具备一些小窍门式的实际用途。

由于战区山高林密,丛林中蚊虫、毒蛇等有害动物太多,香烟的刺激性气味能够一定程度上驱赶、防范来自蛇虫的叮咬。如果出现了局部受伤情况,烟丝也可以作为止血止痛的应急用品。

对于战士们的这种特殊需要,后方的家人和社会各界也大都表示理解和感同身受。许多战士都回忆过——上战场前在家时,常常因为抽烟跟老婆闹矛盾;但是上了战场之后,家里捎来的包裹里却总会有香烟。

历史的见证

由于香烟长久以来都被视为重要的军需补给品,许多实物还往往被赋予了特殊的时代纪念意义。亲历者为了铭记那些岁月,往往会将特别有纪念意义的香烟保留下来,久而久之,这些实物又变成了历史的见证物。

早在北伐战争时期,当时的国民烟公司曾经推出“前敌牌”香烟,烟盒外包装上印着孙中山先生那句著名的“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另外,上海福昌烟公司也曾经推出以“九一八”为品牌的香烟,以此提醒全国军民勿忘国耻。

在重获新生的“大重九”普及之前,外烟“良友”一度是风靡一时的品牌。

在当时,这款进口香烟与“三洋”单放录音机、邓丽君的歌曲一同被相提并论,视为最时尚的事物。后来“大重九”经由在前线官兵中的普及和走红,硬生生地挤掉了“良友”的位置,也奠定了云烟的强大知名度。

还有一些烟草企业特别为前线官兵研发香烟,例如“奖”、“光荣”、“凯旋”等特制品牌,或者在烟盒上印上致敬语句。例如1987年春节,湖北省人民政府对老山前线进行慰问,就在当阳出产的“葛洲坝”香烟外包装上加印了“最可爱的人”字样。

对亲历者来说,这些香烟和烟盒早已成了独属于他们的鲜明记忆。以至于直到多年之后,这些老战友再度相聚、追忆往昔,也一定会专门准备下以“大重九”为代表的各种香烟。

缅怀战友的必备之物

香烟对前线战士来说,其“战略意义”自然毋庸置疑。但即使如此,所有人也都保持着一种同样的默契——假若遇到某种情况,哪怕再好、再高档的香烟也决不会有丝毫吝惜,那就是献给英雄、为牺牲烈士送行的“英雄香”。

我国传统风俗中历来有焚香送别死者的习俗,在战场,这种风俗则被敬奉香烟代替。

当战士们遇到用担架抬着转移的伤员时,往往会在伤者枕边塞上一些自己身边能找到的香烟。这种举动一是代表了战友之间无言的互相扶持,另一方面也有其现实意义:万一伤口疼痛难忍,抽上一口烟多少有些止痛的效果。

送别为国捐躯的英雄时,许多人也同样习惯用能找到最好的香烟作为致敬。这种习惯在战后老兵群体中仍然保留了多年:在麻栗坡等地的烈士陵园中,每逢老兵前来祭拜战友,很多人都会在烈士灵前点燃一支支香烟,再整齐地排放在墓碑之前。

这样的场面既庄重又肃穆,令人动容,这已成为祭奠老山牺牲烈士的一种特有仪式。凭借着一支小小的香烟,来传递生者对牺牲者的无限敬意和追思,同时也成为对那段战火岁月最深刻的缅怀和铭记。

参考资料:

《周时奋文存 随风飘散》;周时奋著;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控烟与中国烟草税制改革》;张延辉著;经济科学出版社

《烟草密码》;徐传快编著;中国发展出版社

《烟品广告的奥秘》;罗立 罗彬彬;广东经济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