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烟价格表 > 三板印象(三湘印象是什么板块)

三板印象(三湘印象是什么板块)

☆刘思明

春日的里三板村,清风习习。穿村而过的三板河微波荡漾,河面的水蒸气在朝霞的抚慰下,轻烟袅袅。河岸一排排笔挺的水杉倒影在清莹秀澈的水中,就像一群浣洗的少女,韵味悠长。

湛蓝的天空里白鹭齐飞、紫燕斜剪。晨曦下的三板水乡就是这般迷人!难怪人们总是在这流连忘返!

“三板村”位于珠海市金湾区红旗镇。“三板村”是她现时的名字,她有个曾经的俗名——“舢板村”。该村原是一个海岛。由3座小山包组成。两头低,中间高,涨潮时三个小山包从远处看就像漂浮在海面上的舢板船,渔民称之为舢板山。

传说元末明初期间,大军事家刘伯温助明太祖朱元璋取得天下后,急流勇退,辞官归隐。平日喜欢云游山水之间,观察山川地理。一日,他云游中山经神湾至此,看海水滔滔中,有四座山沿东南走向呈一条线。第一座山,像船锚挂定在海中;第二座山,像一头连着船锚,另一头接着小船的缆绳(以前的缆绳为藤类制作);第三座山,有3个小山头,像一艘舢板船;第四座山,像只大虾。四座山连起来一看,就是一幅渔翁劳作图,若隐若现。渔翁抛锚挂定舢板船,在海中捕捞,一只神虾侥幸逃脱遗落水面。于是,刘伯温给这四座山分别取名为挂定山(现属于中山市神湾镇)、白藤山、舢板山(现在的三板山)、虾山(即现在的小林山)。刘伯温精通风水学,看此景象便留下“白藤成埠,舢板成洲”的预言,随即飘然离去。

沧海桑田,世事多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三板属于边防区,现在红旗镇所在的中心城区还是茫茫海水一片。20 世纪 60 年代,广州军区为了减轻地方负担,解决军粮供应问题,中国人民解放军6859部队奉命驻扎四面环海的大霖岛、三板岛上屯垦戍边。1963年12月部队开始在白藤岛与大霖岛之间环型大海滩开始围垦工程。筑起8.5千米拦海大堤和11千米防洪护堤。造出2.2万亩耕地。随之围垦而来的舢板村也成了三板村。从此三板人过上了渔、耕共存的日子。

三板村的村民都是疍家人。“天公吩咐水生涯,从小教他踏浪花。煮蟹当粮那识米?缉蕉为布不须纱。夜来春涨吞沙觜,急遣儿童斸荻芽。自笑平生老行路,银山堆里正浮家。”杨万里的这首《蜑户》颇为浪漫地描述了疍家人的水上生活。其实,疍家人以水为生的生活模式,不仅贫困而且充满各种危险。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在陆居生活带来的安全、方便,特别是疍家人思想意识的转变,疍家人逐渐上岸讨生活。在辛苦的围垦劳作中,成家立户,开枝散叶。

现在的三板村已是远近闻名的珠海市古朴而宁静的特色水乡!多年来,三板村依然保留着河、陆并行的格局、肌理和长度。清澈碧澄的三板河穿村而过,小河两岸民居林立,村民枕水而居。行走在这个以自然生态著名的村落里,一眼望去,水乡阡陌小道纵横交错,密如蛛网,鱼塘虾池被分割成无数个银白色方块,每一个转身都是令人迷醉的水乡田园风景画面。小桥流水、舢板停靠在临水的墙根下,堪称最具岭南水乡原味的乡村。

走上三板村幸福桥,驻足望去远处幽静的河道与民宅、小桥、植物彼此借景,清风吹过,美得醉人。

水乡的土地弥足珍贵,哪怕一小块也不容荒废,累累的果实是对村民辛勤付出的最好回报。

一天,与家人骑行路过三板村见一块菜地荒芜着。经向村民打听得知菜地是一位叫阿秀家的。因家人都在外地工作,她自己过几天也要去澳门打工。于是,经过与阿秀协商后我把这块亲水菜地租了下来。

三板村与我的住家只有五公里。平日自己就对这美丽的水乡钟情,闲余总会骑行到这发呆。如今因了这块菜地,来这三板水乡的频率便更高了。每天骑行都会绕道这里,给栽下的瓜果菜蔬施肥、浇水。然后,趁着时间尚早,择河边栈道上或水车旁悠闲地席地而坐,点上一支香烟,取出随身携带的保温杯。抛下一支钓鱼竿,在深春的凉风中无言地守候,鱼儿上不上钩是它的事,快不快乐是自己的事。若想享受孤独则静静地看余霞成绮,观白鹭归巢;若是家人同行亦可选一水上农家乐,临水支一方桌。品茶聊天,在这幅水乡落日油画中,抛却所有的红尘烦恼,拥一江春水,等一帘烟雨,候十里春风。灵感来了,也会在手机上即兴按键写下一些感慨拙语。“夕阳阔绰撒金黄,三板河中泛羽光。特色水乡风景好,一帘春色入诗囊。”

这就是我印象中的水乡三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