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热议“王澄澄”事件(新闻报道王澄澄事件)
一驾印有“沈”字样的直升飞机,一群西装革履、戴着墨镜的青年男女喊着“恭迎少爷回家”,再配上“由于我的身份瞒不住了,家里派人带我回家,正僵持的时候,澄澄来了”的画外音……最近,这则视频很“火”。
17日下午,针对网民“王澄澄”在视频平台发布其与身着警礼服的父亲合影视频以及利用直升机为背景的视频引发热议问题,沈阳市公安局会同沈阳市纪检监察部门组成联合调查组开展调查并通报称,“王澄澄”真实姓名王某澄,其父亲为退休警长,王某澄系自主创业,其父在职期间已按规定将女儿创业经商情况进行报告。
从通报来看,视频所拍摄的直升机,是辽宁通飞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所属H155型民用直升机,日常管理维护由公司负责。但微妙之处又在于,它又是“沈阳市公安局仅在承担特殊任务时租用”的飞机。坦白说,这就不能怪一些网友太敏感。
如果只是单纯地炫富,完全可以用商业飞机或者私人飞机,但想来王某澄及其拍摄团队,不只是想炫富,还想炫更多的东西。或许认为,这样带“沈”字的飞机,阵势和排面一下子就上去了,流量也就随之蹭蹭往上涨了。但怎奈有较真的网友发现,这飞机疑似警用直升机,这才引出更多的质疑。
再加上,王某澄还晒出与身着警服的父亲合影,这就更容易引发人们联想。身在公务员家庭,尤其是父母还曾担任过领导干部,尤为需要约束自己的言行,遵纪守法。要知道,公职人员的家庭形象,其实也是公职形象的一部分。中央也一再强调,领导干部要抓好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管好家属子女,清清白白做人。
公器私用,也向来是舆论场敏感的腐败领域,哪怕只是疑似公器私用,也会引发质疑,因为它给人的直接观感不好。比如这次,如果真是用警用直升机拍私人视频,甚至还可能是带有商业味道的网红视频,就是直接挑战大众对“公器”严肃性的认知。
坦白说,生长在公务员家庭的王某澄,难道不知道这样容易引发质疑的直升机不能随便用来炫富吗?与其说现在网络舆论监督越来越敏感了,倒不如说,是过往一些公私不分的传统观念和习惯,越来越和公开透明化的网络时代格格不入。
其实,从早期在公开场合抽100元一包“九五至尊”香烟的周久耕,到前两年开着豪车“赶着周一闭馆,躲开人流,去故宫撒欢儿”的“露小宝”……类似的案例不少,但仍然有人“争先恐后”,这其实更值得反思。
我们常说,要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但仅有制度的笼子还不够,网络之上、现实之中,都应该支起一张严密的、灵敏的、高效的监督之笼。比如,你敢把公用车辆开进景区、娱乐场所等非公务场景为私人服务,就要接受来自周围民众眼睛的监督;你敢把“公器私用”(哪怕是擦边球)发到网上去炫耀,就要面临网友的质疑和拷问。
目前来看,通报给出的问题所在及其处罚是:“网民‘王澄澄’在拍摄视频时,该公司总经理鲁某未经批准擅自同意其拍摄。对此,集团公司已决定免去鲁某总经理职务。”但是该从中吸取教训的,不只是总经理鲁某吧。
栏目主编:顾万全 文字编辑:曹飞 题图来源:上观题图 图片编辑:雍凯
来源:作者:红星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