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家的喜庆(春节放鞭炮的喜庆气氛)
幼时同学老公的父亲离世了。
消息传来,同学们都自动组织前去悼念。
同学一家安置在老家的一个县城。
公公已是高龄84岁,可以说是到了寿终正寝的时侯。
对于当地的风俗来说就是白喜事。
同学家在这个小县城里是属于中高阶层了。
拥有自己的实业,自己买了几千亩的一块地皮。
在这块土地上有鱼塘,有果园,也有几栋私人小楼。
说的可是几栋楼。也就是说不是几套房,而是几十套房。
有了丰厚的物质基础做底藴,所以人情往来自然就是数不胜数了。
我们远方城市的同学都在带情,但是这次大多数同学因为种种原因都不能到位。
仅有几位同学忙里偷闲才能回去悼念一下。
家乡本地同学很多。在这方面还是很热闹的。
我们远方的同学回去受到了很好的招待。
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不怎么爱社交的人。
在这些同学们的带引下,于是社交能力就有了一定的突破。
以前看到别人能在人群中游刃有余。
而自己总有一种插不上话的感觉。
并且还有一点慌张不知所措的感觉。
如今虽谈不上游刃有余,但是却也能够做到面不改色心不跳了。
并且不论什么场合都能做到宠辱不惊,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了。
也算是一种社交的收获。
当大部分的同学都聚众在一起的时候。
我们就按人头由一个人牵头买好悼念亡人所需要的鞭炮,花圈等等。然后再分摊。
男同学这时候就负责向车上搬物品,女同学就在旁看着。
如果有哪位女同学想帮忙,另外会来事的女同学就会制止。
这种时侯的女同学是受优待的对象。
也就是在这种时侯,才陡然体现出发小友谊的可贵。
全部准备完毕,就一心一意的去同学家悼念。
在车上第一次听说对亡人磕头只能三个。
想想如果真是这样,自己确实是孤陋寡闻了。
想当初不论是什么时候对亡人磕头都是四个起步。
有时侯对很怀念的亡人还会磕头8个。
自以为磕头越多就体现出自己的感激之情会越多。
如今想起确实是自己不懂一些人情世故了。
当然这种规矩可能也因人而异。
因为我看到很多人都是磕头4个起步。
到了目地的,同学与她老公出来接应。
负责拿鞭炮,花圈的另外有人。
我们一到鞭炮一响,道场请的大闹班子也就随着响起。
合着一起放的鞭炮很热闹,也可能是量足够的原因。
也是在这个时候才体现出了白喜事的高潮。
磕完头同学老公顺便一人发了一个随手。
里面装有一条白颜色的毛巾,一瓶矿泉水,还有一盒白盒子的黄鹤楼烟。
这时悼念活动才结束。
然后就在同学的带领下,来到房子后院供客人休憩的地方。
老家的风俗,休息就是打麻将。
此时后院有很多桌麻将正在酣战。
听说老家的风俗,亡人都要在自家的开桌用餐。
这麻将桌也是厨师顺带的。也算是一种赚钱的投其所好的渠道了。
同学很忙,偶尔过来打个招呼就又忙碌开了。
我们在当地同学的招呼下,找了一个小型的麻将馆自娱自乐了一个多小时。
晚饭就开始了。
晚上可能是便餐,没有讲理。
所谓的讲理就是在饭正吃到高潮的时候,主家一家就会过来敬酒。
还带上两包烟。
菜品也是便餐形式,但是很合胃口。
清淡荤素适宜。吃的很舒服。
既没有大肉的油腻,也没有小炒的精简。
席间有熟知人情风俗的同学说,就这一场简陋的丧事办下来,最起码就要10多万。烟酒占大头。
晚餐快吃完的时侯,扩音器发出声响:
明天送老人上山的,早晨六点钟就要起床过早。
不用说送完老人的最后一程,就是整个丧事的最标准席了。
作为同学吃完晚餐就该返程了。
能够参加的也就是亡人的至亲至爱了。
整个丧事就是如此一个过程,当然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风俗。
这个过程只是老家办丧的一个过程。
愿逝者安息!天堂没有病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