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需要“天子”?(为何只有明朝做到天子守国门)
“天子”从何而来,为什么要有“天子”?在蜀国诸葛亮主持的一次会上,曾经进行了答辩。
这是宴请吴国外交使臣张温的大会。席间,宾主坐定,张温老注视着一位年纪不大的秦宓,诸葛亮忙介绍说:他是益州(四川)学者。张温也是满肚子学问的,一听是个学者,劈头就问秦宓说:
“天,有没有头?”
于是,关于天子”的场答问就开始了。
秦宓回答说:
“有!在西方。《诗经》里就讲到皇天‘西顾’,如果天没有头,怎么会回顾?问:“天有耳朵吗?答:“有!天高能够听下。《诗经》里讲到白鹤鸣叫,声闻于天’,天如果没有耳朵,怎么能听到鹤鸣?问:“天有足吗?”答:“有!《诗经》里说‘天步艰难,之子不优,’如果没有足,怎么会有天步?”“天有姓吗?”“有!”“何姓?”“姓刘!”“怎么知道?”“因为天子姓刘。”
张温最后又追问一句:“你不知道“日(太阳)生于东吗?”
秦宓回敬说:“日虽生于东,但没(下落)于西。”
张温和秦宓的“天子”论。
在这里,秦宓说的“天子姓刘”,是指蜀国皇帝刘禅。因为那时候的皇帝,又称“天子”,即所谓“天的儿子”,是由上天生下来到人间统治天下的。刘禅是“天子,所以其父“天”,也该当刘姓。这么一说,天在西方的蜀国,那么包括吴国在内的土地和人们都应该属于蜀国“天子”刘禅统管。这是秦宓说的“天子”和它的由来。
这些答问,无非是外交上的辞令,而且秦宓引用《诗经》所讲的道理,既近似推理,又好像是在捕风捉影。比如:“天步艰难,之子不忧”这两句。在这里,步是施、降的意思;艰难是苦难的意思;之子是“那人”的意思;不忧是不以为我,或不爱我的意思。两句连起来是说:“天降下苦难给我,那个人不再爱我了。”这本来是发自一位女子怀念恋人的话,但秦宓却仅择取“天步用来证明天是有“足”的。这当然不可信,但不少古人还是爱说爱听,而且还是当时的一门学间,至少是一门重要的“天子学”。所以,张温问得起劲,秦宓答得认真。史书上也很赞赏秦宓,说他“答问如响,应声而出”。秦宓有自己的“天子学”,吴国张温也有自己的一套。
张温一系列的提问就显示了他在这方面的学问。他说:“日生于东”,“日”在古代是比作皇帝,也比作“天子”的。太阳升起在东方,东方是当时吴国的所在地(今江苏、浙江等地),所以“日生于东”,就是说“天子出在东方的吴国。如果那时有人问张温:“天,何姓?”张温的回答肯定是说:“姓孙!因为'天子'孙姓。不过,那时吴国的孙权还没有称皇帝,而是称“吴王”。
那么,称“王”的也可称“天子”吗?
不可以,又可以。一般说来,称王的都不称“天子”,比如孙权在称王的时候,还向魏国皇帝曹丕名义上表示臣服,臣服就得向魏帝献贡。同时,自从秦汉以后的王,一般都是由皇帝分封的,也就是说由“天子”控制的。但称王的又是可以称“天子”的,而且比皇帝称“天子”,在时间上早得多。如果说“天子”是一种神学迷信,这种迷信早就有了。
早在我国夏商周三代,三代的最高统治者都不称皇帝,而是称王,如商王、周王。商汤王要出兵征灭夏朝时就说:
“夏氏(夏王桀)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
意思是说:夏桀有罪我怕上帝谴责,不敢不对他讨伐。这个“上帝”就是三代的君王制造出来的。因为有了“上帝”,它是在天上,所以商王本人就自称为“下帝”;“上帝”是父亲,所以商王本人又自称为“帝子”“帝子就是“天子的意思了。在那时候,“日”也比作王,也比作“天子”。记载西周制度的史籍上就说: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
意思是说:天上不会有两个太阳,地上不容许有两个“天子”。孔子是春秋时候人,在他以前都没有称皇帝的,但孔子说过: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意思是制礼作乐以及出兵打仗都由“天子”决定。这里的“天子也是三代的国王可见,以“日”比作“天子”,称“王”也称“天子”是由来已久了。统治者宜宣扬和利用宗教迷信来麻醉人民,同样是由来已久了。
由此看来这里所谓的“天”,就不是通常说的“天空”、“天上”,或是“宇宙”等名称的自然界了,而是把“天”说成是“神”,即所谓“上帝”或“天帝”。因而,有了这个“天帝”,就有了这个“天子”。既然天是神,其子是人间的帝王,那么帝王也就是人间至高无上的神了。不过,真正把这一套说得最有封建体统的,是西汉时期儒家学者董仲舒。
董仲舒的一套“天子”体统。
照董仲舒说,天就像人一样会想事的,又有意志,是决定人间一切的。比如,王朝的兴替盛衰都是天意;地上的早灾、水患、虫祸、瘟疫都是上天对人间的惩罚,等等。因而谁也不能违反天意。他还说,因为上天主宰一切,就把治理人间的大事交给自己的儿子“天子”(即帝王),“天子”是代表上天来统治百姓的所以,百姓服从“天子”,也就是服从上天;如果反对“天子”,也就是反对上天。这就是儒家所宣扬的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的说教。这些,是董仲舒迎合当朝“天子”汉武帝讲的。汉武帝听了当然高兴,立即把这一套以“天子”为中心的儒家学说作为经典,定为“官学”,并设置经师讲解,董仲舒也得到提拔。可见,这门“天子学”多么重要。
为什么汉武帝重视这一套呢?
原来,董仲舒名为说天,实为说地。越是把上帝说得神奇,就越是提高了地上皇帝的权威,而皇帝又是“天子”,那么不就更加尊贵威严了吗?其实,皇帝也是人,是他母亲生下来的。要说他是“天子”,这是自欺欺人的无稽之谈。
据说刘太公的妻子在洛池里洗澡,因为吞了一颗赤珠,就怀孕生下了刘邦,刘邦就成了汉朝第一个“天子”(即汉高祖)。又据说,汉武帝的母亲梦中“吞日”,生下他做“天子”。这样,吞珠“吞日”说法虽然离奇,但还是他母亲生的,只不过做了“天子”的人,不承认自己的真正老祖宗罢了。
有的甚至连他的老祖宗也闹不清楚呢。三国时候有魏国“天子”曹丕,蜀国“天子”刘禅,吴国“天子”孙权(后来称帝)。三个“天子”三个姓,那么上天究属何姓?谁也闹不清。天如何生“儿子”,天父是何人?据说曹丕做“天子”是自己做梦梦见“日坠”,即太阳掉下来碎成三块自己拾了一块就成了“天子”。其余两块,书上没有说大概是被孙刘两家各自捡去也做了“天子”,不过孙权的母亲却又否认,她说她在生孙策、孙权哥俩的时候,都是“梦月入怀”而孕的。这不是神圣的“天子学”越说越糊涂了吗!
按照皇帝即“天子”,“天子”即皇帝的说法,那么“天子”也有自己的儿子“生”的。比如,人们熟悉的曹操,他是东汉末年的丞相,虽然位高权重,但至死都未做过“天子”皇帝。可是死了以后却成了魏武皇帝了。原来这是他儿子曹丕称帝后追封其父为帝的。还有司马懿及其子司马师、司马昭,都是魏国的权臣,生前都没有做过“天子”,死后同样都成了皇帝,这是司马炎称帝后追封其公公、伯伯、父亲为帝的。类似这样死后称帝的事儿,在历史上是屡见不鲜的。
总之,所谓天子,无非是人间的儿子,所谓“天子受命于天”,“天子”尊贵,皇帝神圣等等,都是统治者的编造,用来欺骗和统治人民的。这是我国封建社会专制主义在思想上统治人民的一大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