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白鼠吸烟成瘾——再戒烟会怎样呢?
昨天,浙江大学的动物实验室里,4笼小白鼠正焦急等待一天的特殊“早餐”:10支大前门香烟。这样的“早餐”,它们已经闻了1个多月。渐渐地,到了“早餐”时间,小白鼠们就会习惯性地翘首期待。原来,医生们培养出一批有烟瘾的小白鼠,作为研究的动物模型——看看如何再把烟给戒了!
小白鼠戒烟,观察成瘾基因变化
“让‘老烟枪’学学小白鼠是如何戒烟的。”这是浙江大学医学部副主任,浙医二院呼吸科主任沈华浩教授的一个“奇思妙想”。“因为现在太多的疾病与吸烟有直接关系,比如人类的头号癌症——肺癌,呼吸系统的高发疾病哮喘,慢阻肺等等。然而现实中很多人屡戒不断。”刚刚成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的沈华浩教授说,这样的小老鼠,他们已经养了好多年,早期是为了研究吸烟与慢阻肺之间的关系;而现在,他们则计划启动一项与戒烟基因有关的新研究——与他此前很多的研究一样,这又是从社会热点和门诊需求中发现的。
沈华浩教授与他的团队在综合性的大医院开出了戒烟门诊。“很多戒烟者会有这样那样的顾虑和担心:戒烟之后我会不会生病?人体长期处于高尼古丁环境中,神经和内分泌系统会不会发生改变,一下子戒烟能适应吗?”善于在问诊中思考,并努力在临床研究中探讨解决之路的沈华浩,把病人们的痛苦,焦虑和疑惑,当成了冥思苦想要解决的课题。他领衔的研究团队决定启动这样一项研究:让小老鼠对香烟成瘾后进行戒断,然后再进行和尼古丁相关的受体与基因变化的研究,看看会不会有香烟成瘾的基因变化?是否存在香烟成瘾因子?
发现教科书上没的“沈氏疾病”
沈华浩教授是浙江省第一位临床医学界的“长江学者”。“看病,看病,不是看,而是想,需要不断钻研。”沈华浩教授每周的名医馆,说说只有半天时间,但他经常要拖班到下午两三点。“病人都是从全国各地而来,他们去了许多医院,来我这里带来的检查报告,片子往往都是一大叠。”于是沈华浩教授一边看片子,一边问病情,一边绞尽脑汁,像大海捞针一样寻找诊治的突破口。在采访中,记者发现,他最擅长的是在平常的问诊过程中,发现教科书上没有的新内容。小白鼠戒烟研究是如此;胸闷变异型哮喘的发现,也是如此。“哮喘这种病,大都认为得有个喘息的典型症状,但在一次问诊中发现一个14岁的女孩子,光是反反复复没有原因的胸闷,为此不得不休学2年。父母带来看病时急得落泪。奇怪的病症背后往往是个常见毛病,就看医生想到了没?”沈华浩教授借助自己研究的成果,分析女孩的复杂病情,最终通过特殊检查,确诊女孩患的正是胸闷变异型哮喘。
这种不典型疾病一直未被医学界所认识。今年5月在上海召开的一个国际会议上,沈教授第一次把他们的研究成果做了介绍,被主持那场报告会的美国专家戏称为“沈氏疾病”。
“沈氏疾病”,发现了疾病的新类型,系统论证了隐匿性哮喘的这个分支——胸闷变异型哮喘;而这一发现,在经过系统的临床对照研究后也将改写呼吸科的教科书内容。鉴于沈华浩教授在哮喘发病机制和防治方面取得的杰出成果,获得了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并受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目前,沈教授领导他的团队在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分子机制,慢性气道疾病干预策略,呼吸系统少见罕见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让小白鼠吸烟成瘾——再戒烟会怎样呢?:等您坐沙发呢!